盧弘圳和他的作品《我愛深圳》潘瀟雨攝
盧弘圳的作品《金雀躍銅鎖》,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受訪者供圖
莫子科的涂鴉作品。受訪者供圖
莫子科正在進行涂鴉創作。潘瀟雨攝
盧弘圳正在創作《我愛深圳》涂鴉作品。潘瀟雨攝
原標題:涂鴉創作讓城市街景更生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15日訊(深圳晚報見習記者 潘瀟雨)沿著深圳的洪湖公園西門處的一條小路進去,在布吉河西岸有一條長達兩公里左右的涂鴉墻,上面覆蓋了一層又一層風格迥異的涂鴉作品。不同于商業活動,前來這里創作的涂鴉愛好者,能夠這里充分詮釋自己的創作風格,盧弘圳(藝名Megic)就是其中一員。這些涂鴉愛好者認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包容能力越強,其街頭文化也就越旺盛,這個城市也就越容易煥發出青春與活力。
嘗試在涂鴉創作中
加入傳統文化元素
在洪湖西路的涂鴉墻,盧弘圳正在用紅黃色的噴漆繪制出利索的線條,組成了一幅“我愛深圳”英文縮寫字母的變形字,明暗搭配的色彩讓作品更顯立體。在字母旁邊,他畫了一只風格抽象的大鵬,寓意鵬城。
在深圳,像盧弘圳這樣的涂鴉創作者很少,這個小眾而又隱蔽的圈子從2000年開始悄然興起。盧弘圳稱自己為深圳涂鴉圈的第二代,從高中一節美術鑒賞課接觸到涂鴉文化后,他喜歡上了涂鴉。同眾多涂鴉創作者一樣,盧弘圳從字母的變形入手,“從詞典里找到喜歡的單詞,加一些效果?!北R弘圳認為涂鴉創作很酷。
盧弘圳對涂鴉的喜愛,稱得上狂熱,知道廣州美術學院有一面涂鴉墻后,他就報考了廣州美術學院的攝影專業。大學期間,與三五好友相約去涂鴉墻涂鴉,成了盧弘圳最喜歡的事情?!艾F在越來越多人認可涂鴉了,我覺得商機也來了?!比缃?,盧弘圳已成為一名全職涂鴉創作者,他的上墻創作主要是商業涂鴉活動,“一般是政府或企業找我們去涂鴉創作?!?/span>
盧弘圳的作品隨處可見木雕設計與卷云紋等中國風元素,“我想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涂鴉中,創作中國本土的作品?!北R弘圳說自己的靈感大多來源于中國傳統建筑和《周易》等。
穿梭深圳大街小巷
尋找涂鴉創作靈感
莫子科(化名,藝名Mok)也是深圳的一名涂鴉創作者,涂鴉啟蒙于小學六年級時接觸的一本籃球雜志,從中學時畫黑板報,再到大學加入了有關街頭文化的社團,莫子科才算真正入門了涂鴉,“涂鴉技巧一般需要三四年時間去練習、沉淀?!贝髮W四年給了莫子科足夠的練習時間。
大學畢業后,莫子科經常穿梭在深圳的大小街頭,觀察這座城市,尋找創作的靈感。他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后,還接了不少商業涂鴉活動。商業涂鴉在給涂鴉創作者帶來收入的同時,也限制了他們個人表達風格。涂鴉創作者的收入來源與自我表達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莫子科已有十幾年涂鴉經驗,他的靈感大多源于對生活的觀察。街邊的行人、樹葉的紋理,在他看來都有共通性,假如手邊有綠色的噴漆,他就能把觀察到的樹葉元素融入到最新的創作中。
在莫子科的作品里,有不少對自然與社會的思考,他在一幅富有科技感的作品中,畫上了一只斷了腿的草蜢和幾根枯樹枝。
他說:“人類生活產生的垃圾,包括塑料瓶、電池等,對自然的污染堪比被我們稱為害蟲的蝗蟲,在創作時我會把自己的思考融入作品中?!彼淹盔f看作是當下自我狀態的表達。
城市文化越發達
涂鴉文化也越發達
不同于街舞、說唱等表演型的街頭文化,涂鴉的認知度在國內仍不高,再加上噴漆氣味和對“亂涂亂畫”的刻板印象等,這一文化時至今日依舊飽受爭議。
莫子科認為涂鴉讓城市風景更生動,也與城市文化存在聯系,“深圳是一個包容的城市,有良好的創作氛圍,一個地方的城市文化越發達,涂鴉文化也越發達?!?/span>
溫馨提示
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涂鴉刻畫。深圳有明文規定,禁止在建(構)筑物的外墻及市政公共設施、管線等戶外設施和樹木上張貼、涂寫、刻畫。
除此之外,深圳也有一些“網紅”涂鴉墻,比如洪湖公園布吉河西岸涂鴉墻、華強北涂鴉墻、梅林綠道涂鴉墻、華僑城創意園涂鴉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