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馬魚?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供圖
本報訊(記者李晨)近日,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水產動物飼料創新團隊發現,索氏鯨桿菌能提高魚對糖的利用能力,對魚的身體健康起重要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腸道微生物》。
論文通訊作者、團隊首席研究員周志剛介紹,魚類利用糖的能力普遍偏低,提高養殖魚類的糖利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價值。人們已經知道,動物腸道菌群對宿主的糖代謝起重要調控作用,但魚類腸道菌群發揮調控功能的作用機制此前研究較少,尚不清楚。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冉超介紹,他們發現,不同飼料引起的斑馬魚糖利用能力的差異由腸道菌群介導,且與腸道中索氏鯨桿菌的豐度呈極顯著正相關。該研究確認,索氏鯨桿菌是魚類腸道菌群的高豐度菌,屬于魚類腸道土著菌中的特色菌種。在哺乳動物腸道中,索氏鯨桿菌豐度很低且不多見。
進一步研究發現,索氏鯨桿菌促進斑馬魚胰島素表達,降低血糖。并且,索氏鯨桿菌的主要代謝產物乙酸是促進斑馬魚胰島素表達并降低血糖的重要因子。鯨桿菌和乙酸均可通過副交感神經系統調控激活胰島素表達,促進魚的糖利用能力。
這一結果在國際上首次證明腸道菌群中索氏鯨桿菌對魚的健康起重要調控作用,闡明了索氏鯨桿菌通過其代謝產物乙酸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從而促進胰島素表達和糖利用能力的機制。索氏鯨桿菌及其對糖代謝的調控為改善魚類糖利用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可促進開發基于鯨桿菌及其相關益生元的功能飼用添加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1.1900996
《中國科學報》 (2021-05-06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