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是當之無愧的清潔能源,它利用水流落差所產生的勢能發電,不造成任何污染,更不存在溫室氣體的排放。
但是要利用水利發電,就必須要修建大壩用以蓄水,然后水庫中的水通過輸水道流入壩外低處的水輪機,水輪機在水流的推動下旋轉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而修建水壩就必然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將河道截斷。
截斷河道對于自然生態而言是一個較大的人為干擾,所以必然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比如下游的濕地面積會因此而減少,從而導致動植物隨之減少,不過受影響最直接的還是生活在河道中的魚類。生活在陸地河流中的魚類繁多,不同的魚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而有一類魚,我們稱其為“回溯魚”?;厮蒴~的種類繁多,我們日常所見的鰻魚、鮭魚和鱘魚都屬于回溯魚。
什么是回溯魚呢?它們通常在河流的上游孵化,之后順著河流一路向下,并最終到達河流的下游,甚至是入??诘奈恢?,它們會在這里生活直至成年。在豐水期到來的時候,這些魚類會逆流而上,從入??诤拖掠畏祷厣嫌嗡鼈冋Q生的地方,在那里它們將會產卵,完成生命的傳承。
這一切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但由于水壩的修建,這個生命的循環之路被徹底截斷了?;厮莓a卵是魚類在漫長的演化之路上形成的生活習性,不可能朝夕改變,所以若是不給這些魚類提供幫助,那么用不了多少時間,我們便很難再見到它們了??墒?,我們該給它們提供怎樣的幫助呢?這些大壩動輒幾十米、上百米,想要跳上這些大壩回到上游,其難度堪比傳說中的鯉魚跳龍門,所以人類最初想到的辦法就是給這些魚類修建樓梯。
樓梯絕對是個偉大的發明,它利用一階一階的小幅落差,讓人可以輕松登上百米高臺,既然人可以上去,魚應該也是可以的,于是人類就按照樓梯的樣子發明了“魚梯”。
魚梯與樓梯很是相像,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魚梯上有水,由于這些自上而下的水流十分和緩,所以理論上魚是可以循著水流逆流而上的,而且大多數的魚梯設計還十分人性化,以三峽大壩為例,在魚梯的轉彎處還設計了凹型池,以供爬樓的魚兒休息。人類雖然為魚兒精心設計了魚梯,但魚梯這個設施本身的局限性還是很大的,因為河流之中的回溯魚通常不止一種,而不同的回溯魚在體型和體能上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如果水流太大,一些體能較差的魚類則很難爬樓而上,如果水流太小,又沒有足夠的浮力撐起體型龐大的魚類。
對于一些百米高的大壩而言,魚梯不僅綿長,而且像螺旋式樓梯一樣,需要旋轉數次,而魚類的智慧有限,很難能夠明白可以通過魚梯回到產卵地,所以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奮勇爬梯,所以魚梯的實用價值其實并不是很高。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樓房越來越高,于是電梯取代了樓梯,高樓的樓梯間成為了少有人光顧的區域,既然人類可以坐電梯,那么魚應該也是可以的,于是乎一種專門給魚使用的電梯出現了,這就是“升魚機”。升魚機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進魚槽、豎井和出魚槽,升魚機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首先要等待魚進入進魚槽,然后使用趕魚柵將魚趕入豎井,之后啟動豎井內的水平升魚柵將魚托升到上游水位,最后再使用趕魚柵將魚趕出出魚槽,如此魚兒便進入到了上游水域。
相比魚梯而言,升魚機的過魚能力要強大很多,但一樣算不上神器。
表面上看起來,升魚機的操作似乎并不復雜,但實際上要運行一臺升魚機需要很多工作人員的配合,完成一次完整的升魚過程大概要花費3個小時的時間,而且升魚機無論是造價還是運行費用都是比較高昂的。而這些還不是升魚機最主要的缺點,升魚機最主要的缺點和魚梯相似,就是魚兒很難能夠明白這個電梯可以幫助自己回到上游,所以等待魚兒游入進魚槽的時間是比較漫長的,根據一個粗略的統計,一臺升魚機在一個產卵季之中大約只能夠幫助不到10%的魚兒過壩。
發展水電,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從環境效益上來講,都是利大于弊的,不過我們也要正視其給周邊生態所帶來的影響,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夠想到更好的辦法幫助這些魚兒完成生命的循環。
歡迎掃碼入群!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