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到東北上學之前,大部分人很容易忽略體育這門課程的多樣性。
當這里被冬季的冷空氣加持為完全體狀態,山海關外的浪漫就會逐漸顯露,每節體育課都將加深人們對林海雪原的基本認識。
穿上冰刀鞋的那一刻,就會發現這片土地原生的細致與關懷,連怎么玩都替人們想好了。
地理環境一直都讓這里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魅力,這種魅力不經任何加工,也代表某種平等。
當地人民比誰都懂得因地制宜才是符合事物規律的發展之道,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別管平時上課是跑800米還是打太極拳,到了冬天就得滑冰。
跟一般的體育課不同,東北地區的課程顯然更講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順應天時在這里屬于傳統技能。
體育老師通常都掌握著符合地域的教學方式,傳遞知識的同時也分享出特有的生活經驗。
外地學子們經常在第一個寒假來臨之前,就能深入體驗到這種智慧帶來的福利,要知道在一些東北的大學里滑冰是必修課,沒通過考試是不能畢業的。
“有個哥哥滑冰課掛了,畢業是在夏天,冬天回來補考才有的畢業證?!?/p>
“速滑的動作、壓道都要學,我們當時期末考試就是兩人一組,滑100米,根據動作和速度打分”
對于頭一回經歷的人來說,上一次體育課就會打開一次新世界的大門。
不少人都曾表示在課上充分認識到了自己身體的可塑性,經歷中包括且不限于當場劈叉、翻跟頭、剎不了車,以及向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反復摔倒等各類雜技技巧,充滿趣味性。
堪稱痛并快樂著的典范
“大學在黑龍江讀的,滑冰是大一大二的必修課,第一次滑摔得連親媽都不認識了,最后被倆同學一左一右架出了滑冰場?!?/p>
“當時我就學會了一句東北話,從此明白什么叫四仰八叉?!?/p>
“我們都是穿花滑那種短刀冰鞋在操場邊緣跌跌撞撞的,然后有幾個體育老師全套速滑裝備在中間嗖嗖的滑?!?/p>
老師們自然是永遠都對學生充滿希望,他們總是告訴每一位同學,只要認真學習,人人都能發現冰雪運動的魅力。
尤其是在看到其他同學的玩法之后,一般都會更加確定這個想法。
圖片來源:東北石油大學
作為具有東北特色的課程,有人說它相對難以上手,但又是當地大學里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只要學會就再也放不下了。
比如一位掌握了其中訣竅的朋友說,入冬之后他每天早上都要先去滑冰,滑上一兩個小時再去吃飯上課,生活相當充實。
滑冰課催生出了大量冰雪運動的民間高手,這項活動常年保持著足夠高的吸引力,在當地大爺大媽看來,跳廣場舞也遠沒有滑冰過癮。
一旦進入了這樣的語境,多冷的天氣都不再是問題,結冰就象征著快樂的開始。
曾有人透露自己就是為了它才選擇報考了東北的大學,畢竟不是哪都能隨便搞出一片操場那么大的滑冰場,還是全天免費的。
“冬天的體育課只能選滑冰,每年學校都給澆冰場,還給買冰刀,上體育課可以免費租?!?/p>
“很多來自南方的同學都學會了,會滑的帶冰刀去滑,不會滑的上去用腳出溜著也要滑?!?/p>
“有的地方還有滑雪課呢,還記得我們學校在人工湖上整了一個場地,以橋為界,半冰半雪?!?/p>
進入冬天的東北,隨便一處空地就能被澆成滑冰場,這就像是黑土地的另一種饋贈,可以看出文體生活方面的事同樣在它的關懷范圍之內。
一些高人早已充分理解并發展出了獨門絕技,哪怕夏天時是一片草,冬天也能在上面滑冰。
坊間傳言他們是悟出了寒冰法則的煉金術士,只要愿意,隨手一揮即可點化出一片高質量的冰上賽道。
在東北朋友的介紹中,冰場都是冬天現澆的,除了要使用自制的澆冰車,每天晚上還得潑水打平,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首先在溫度上就有要求,晚上零下20度,白天零下5度的時候,才是澆冰的最佳時間。
等到了日子,在澆冰車上的水桶里裝滿水,車后面帶著一根水管,水會像淋浴一樣流出來,走過的地方形成冰道,之后一次一次的循環往復。
最后還要再經過打磨,把殘留的冰縫填平,防止冰刀被卡進去。
要想把場地做的合格,不是隨便潑水那么簡單,根據媒體報道顯示,使用澆冰車本身就已經很有講究:
“天越冷結冰速度越快,水流要小,不然還沒來得及漫開就凍住了,反之就要加大水流,水會自然變成一個平面?!?/p>
“并且它不是個一次性行為,每天都需要持續澆冰保養,滑的人越多,被冰刀帶起的碎冰碴就越多,需要及時清理,不然后面的冰就澆不勻了?!?/p>
有的地方還會配合使用溫水澆,水里還要加牛奶,讓冰面有彈性不裂口,可以滿足專業比賽的需求
據說很多東北體育老師的操作水平已臻化境,還存在只用水管就能澆出冰場的隱藏高手。
很難說清這里對冰上運動的熱愛,但經歷過滑冰課洗禮的人,都會理解什么是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
事實上遠不止大學的課程,當地孩子們從小學就開始接受熏陶了。
有位黑龍江的朋友表示,他從上小學前就開始滑冰玩,一直滑到上高中。
“別的地方不知道,我們那從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就有冰雪運動,一些城市都是把滑冰納入中考的?!?/p>
?
而早在2006年,哈爾濱的學校們就給滑冰場賦予了“免費共享”的概念。
這時就更容易明白,為什么一所哈師大附中里就能走出9位冰上項目的世界冠軍了。
“我小學中學時每年冬天體育老師都會給我們澆冰場。當時覺得很正常,現在想想天那么冷,每年都是老師一個人澆出來的,就為了給孩子們上免費的滑冰課,真的很感謝他?!?/p>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這種長久以來的學習和大自然的鼓勵之下,東北人民已經參透了與寒冷共存的奧秘。
在他們看來到冰上玩基本跟回家差不多,難免有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出生就點滿了滑冰天賦。
當然也有個東北朋友告訴我,這其實是個必備的生活技能,掌握重心,借力打力,是能用來保命的。
畢竟在東北最滑的時候,長出翅膀來也沒用。
他說如今很多學校不止有滑冰課,還有冰球、冰壺、滑雪這幾類,包含了更多發展方向,大家都想為冰雪運動事業出一份力。
但他也總會對此感到遺憾,至今沒等到自己發光發熱的機會。
“我認為如果打雪仗能成為冬奧會項目,沒有人能贏過東北人?!?/p>
資料參考:
走近冬奧 | 從6到135!這座東北城市7年間冰場多了20多倍——新華社客戶端
沒有報酬+自費買工具!這位沈陽大爺5年冬天清晨都義務做這件事……?——沈陽日報
操場變冰場 澆筑冰雪夢——東北邊陲縣城小學里的快樂剪影——新華網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歡迎添加客服微信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